汪玉凯:提高互联网治理能力的体制性思考
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其向各领域的广泛渗透,互联网的治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。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我们在这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,但由于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,直接影响互联网治理的成效,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,应该引起高度重视。
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其向各领域的广泛渗透,互联网的治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。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我们在这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,但由于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,直接影响互联网治理的成效,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,应该引起高度重视。
当前,经济下行压力、经济转型压力、改善民生以及化解社会冲突等方面的问题,都与环境压力并存。概括起来就是:低端产业的结构难以维持,资源和环境传统使用方式难以维持,收入分配不公引发的社会问题使得社会稳定的大局难以维持。
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,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。城市的社区治理、农村的村落治理,都属于基层治理范畴。基层治理涉及面宽、量大、事多,直接面对群众,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。
继“政府信息公开”之后,当前人们又提出了“政府数据开放”的要求。有的人对这两个概念认识不深,认为二者没有多大区别。实际上,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数据开放是两个不同时代的要求。政府信息公开对应的是互联网早期的通信环境,当时互联网用户端通信速率很低,需要政府向公众提供加工后的信息。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,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。大数据时代不仅表现为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,更意味着大量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。
作为引领我国未来五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,"十三五"规划纲要自出台之日就备受社会关注。其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构建发展新体制、优化现代产业体系、全力实施脱贫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12篇共25章内容均与互联网相关,"拓展网络经济空间"更是在纲要中被单独列为一篇,这是中国的五年规划首次以如此高规格筹划互联网发展。
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,当前公共治理面临的一系列挑战给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,电子政务要围绕在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,着力改善公共治理,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。汪玉凯建议,在体制机制变革的基础上,电子政务未来应重点发展三大公共服务体系,即服务型电子政务、监管型电子政务和约束型电子政务,并要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紧密结合。
要打造好政务官微,首先得有一个管理微博的小团队,来运营微博。第二,工作得有流程,遇到紧急情况应该如何去处置,不能够个人随意化。对微博运营者有一定的行为约束,不能随心所欲。必须通过工作流程,工作机制,相关的责任追究,这样政务微博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、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,对于大数据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、政府数据公开、全社会树立数字文明意识等话题,亮明了自己的观点。